English

我党始终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两会专稿
2000-03-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童 怀 陈 蓬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20多年的成功之路,就是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改革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的探索之路。”出席“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广东考察的讲话,回顾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由衷感到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科学地概括了我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由衷地感到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代表了20世纪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将是领导中国人民在21世纪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保证。

上海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委员从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角度提出,尽管在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有过曲折,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中国现代历史证明,我们党的全部奋斗历程,说到底就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从而彻底摆脱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使中华民族重新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她的这个性质决定了她的生命力所在和历史的使命。”他以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和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说明,什么时候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国家就呈现蒸蒸日上的气象;什么时候背离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的建设事业就出现坎坷。

邓伟志委员认为,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之路,实际上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其实质就是调整和冲破一切阻碍和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进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就是承认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并就此调整生产关系,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不断解放,使我们国家经济走上高速增长的发展道路,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邓伟志进而认为,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成败得失提出了根本性的衡量标准;今天,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论断,这不仅对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实际上也是从党的各项工作和党的建设角度,提出了一个衡量标准。

重庆市委副书记刘志忠代表认为,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发展。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我们国家各项工作的不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和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放眼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就很难立足于世界之林。集中力量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也是解决我们现在所面临问题的唯一出路。这也是“发展是硬道理”的根本精神所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这次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又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这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全面、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在新世纪取得社会主义建设更大成就的信心和决心。”

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刘志忠代表说,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曾交办“四件大事”,即:按期完成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的移民任务;加快重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四件大事”都是促进重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大举措,体现了重庆长远发展的利益所在。重庆人民认真完成这“四件大事”,必将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更上一个层次。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代表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仅把科技现代化作为国家全面实现现代化长远目标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还把它当作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在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以后小平同志又将这一论断进一步发展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潘云鹤代表说,有一点我的印象很深,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时候,当时在学术界曾引起很大反响,一些学者对这一点还持保留态度,仅仅把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看作是一个政治命题。但是进入90年代中期后,世界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科学技术的水平成为一个国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社会发展的进程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科学性。“现在回过头来看,小平同志当年的论断实在是一个历史伟人的伟大预见。”

潘云鹤代表认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作为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把握社会发展潮流与趋势的领导集体,对科学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洞察。90年代前期,党中央就提出了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战略方针,随后又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把它作为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略。“早在国际上刚刚提出‘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总书记就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敏锐地意识到世界经济正在发生一场根本性的革命,他第一个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出要面向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挑战,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科学技术含量。”潘云鹤兴奋地说,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又提出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论断,这实际上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在世界发展新趋势这个大背景下的进一步阐发和提升。不久前,总书记敏锐地指出,当21世纪来临之际,世界科技又出现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的前景;面向21世纪,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回顾和总结几十年来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和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道路与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潘云鹤代表说:“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有这些都雄辩地证明:我们党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忠实地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国家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